你的位置:期货鑫东财配资_创业板鑫东财配资_黄金期货鑫东财配资 > 黄金期货鑫东财配资 > 正规实盘配资公司 2025:25个热词探知中国和世界(二)
发布日期:2025-01-15 16:36 点击次数:139
公告称,尽管经营环境充满挑战,集团于本期间的毛利率为34.0%,上升0.9个百分点,主要受惠于折扣管控有成及高效库存管理。此外,集团致力降本增效,进一步支持本期间的经营溢利率上升0.4个百分点至3.7%。集团亦保持稳健的财务实力,于2024年9月30日的净现金状况良好。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
亓宁/文
随着重大会议首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2025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一锤定音”,“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脉络逐渐清晰。
这是一次重要转向——货币政策立场由持续14年的“稳健”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首次强调“稳住楼市股市”……如何打好政策组合拳,让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更好协调配合,增强政策合力,市场拭目以待。
2025年,我们有望看到财政更多发力,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等,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之要义;2025年,我们有望看到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同时,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新工具被更多使用,宽货币与稳汇率、稳息差之间的关系更加平衡,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在探索中走向常态化。
面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是明年稳增长的关键。在增量财政使用上,提高用于促消费的比重、降低用于投资的比重,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是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的政策导向,也是市场的共同期望。
牢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是2025年稳增长不能松的弦。一揽子总额达12万亿元的空前化债方案将有序落地;房地产供给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是构建发展新模式的必经之路;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化险仍在加速推进。
从扩内需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经济体制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再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9项重点任务的部署,样样是关键、条条是重点。2025年,一套多元化的政策组合拳在路上。
适度宽松
杜川/文
自2011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基调一直维持“稳健”。时隔14年,中国货币政策基调首次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
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回2008年~2010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政策取向表述。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如何兑现?答案是,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不改,总量、价格、结构协同发力,全力稳增长。
一方面,在总量上继续施力。2025年流动性调控基调将从“合理充裕”变为“充裕”,意味着央行的呵护力度不减。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日前表示,目前我国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6.6%,进一步降准还有空间。
另一方面,在价格上持续发力。为盘活资金活性、稳定物价回升,2025年继续降息存在一定必要性。市场预计,在利率传导和流动性充裕下,LPR报价也会随之下行,从而推动贷款利率走低。但“稳汇率、稳息差”内外双重约束再现,降息时点和幅度仍需相机抉择。
政策加码基调明确,降息降准仍有空间,预计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将更大程度发挥合力。
截至9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6.66万亿元。市场分析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价后续存在下调空间。此外,在新的货币政策框架之下,面对稳住楼市股市新要求,未来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值得期待。
医保数据开放
郭晋晖/文
2024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了大数据中心,海量医保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工作再度升级,2025年将成为我国医保数据开放的元年。
近日,国家医保局频繁释放医保数据开放的信号,除了备受市场关注的医保数据赋能商业保险公司、医保基金与商业保险同步结算之外,在追溯码的采集应用,医保影像云共享路径等方面也在探索医保数据赋能医药机构的路径。
全国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汇集了全国13.3亿参保人、114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1.7万家医药企业、37.6万个药品耗材的医保相关信息,支撑着全国每年约3万亿元、100亿人次的医保费用的收支和直接结算。
利用海量医保数据资源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是2025年医保增量改革的任务之一。
全国医保工作会议提出,医保部门将探索在数据共享、个账使用、费用结算和打击欺诈骗保等方面,与投资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药械的商保公司进行更高水平合作。
2023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约9000亿元,但整体赔付率尚有待提高。商业健康保险面临信息不对称、机构营销核保成本高、赔付率较低、打击欺诈骗保难度大等问题。医保数据开放将大幅降低现有商业健康保险的营销成本和核验成本,有效提高商业保险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2025年,国家医保局还将推动药品耗材追溯码全场景应用,要求2025年7月1日前实现“药品追溯码”应扫尽扫。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将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可免费批量提供本企业符合国家规定的、不用于统方的药品耗材追溯信息,为医药企业降低相关成本。
年末,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医保影像云共享路径,各省份影像管理机构系统中的影像目录数据可上传到国家医保影像数据云共享中心,全国的医保影像信息将逐步实现共享互通。
“影像云”平台将分散在医疗机构的海量、高质量影像数据汇聚起来后,能够促进医疗机构检查结果共享互认,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连续贯通,未来还可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诊疗、AI辅助诊疗、云存储、商保公司等进行数据赋能。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郭晋晖/文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已被列入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单之中,2025年,更多重磅的支持生育政策将陆续落地,政策目标指向推动实现适度生育,促进人口的高质量发展。
人口学家认为,我国的人口政策已经转向鼓励生育,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支持生育政策都带有明显的鼓励性和激励性。
我国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负增长,总和生育率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低位。要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同时,我国社会所面临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也需通过鼓励生育来加以缓解。
2024年10月末,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国家级一揽子支持生育的重磅政策。针对当前人们比较普遍存在的“不想生、不敢生”的情况,国家提出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这些用“真金白银”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的措施将在2025年密集落地。
经济成本是制约生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务院首次提出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制定生育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管理规范,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抓好落实。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份探索实施了生育补贴制度,下一步就是要明确各级财政的成本分担比例、补贴对象、补贴标准和方式等问题。
医保部门也在综合运用医保政策工具积极支持生育,持续降低生育成本。从2月开始,国家医保局推动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切实降低生育成本,目前已有27个省份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支付,惠及百万人次。
2025年,生育保险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国家医保局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
轨道上的长三角
金叶子/文
随着沪苏湖高铁的正式通车,轨道上的长三角更进一步。
2024年12月26日,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条自上海虹桥站引出,途经江苏省苏州市,终至浙江省湖州市湖州站的高铁,设计时速为350公里,虽然线路全长只有164公里,但横穿“长三角之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长三角高铁网中唯一一条一次性贯通江浙沪的大通道。
随着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超7700公里,长三角成为我国高铁网最密集的区域。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下称“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干线铁路营业里程约1.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约8000公里,形成长三角与相邻城市群及省会城市3小时区际交通圈。
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是先导。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一旦在一个城市贯通,对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以及人口导入都会有很大的改善。高铁圈对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协调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让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能得以重新布局,转移和重组。
经济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长三角,除了干线铁路的建设,还在加快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上述规划提出,长三角地区要统筹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和一体衔接,打造四网融合、覆盖充分、内畅外通的轨道交通网络。
根据规划,到2025年,长三角城际铁路营业里程约1500公里,相邻大城市间及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与周边城市形成1~1.5小时城际交通圈。市域(郊)铁路营业里程约1000公里。
一般来说,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介于地铁与国家干线铁路之间存在的“空白地带”,主要服务城市群、都市圈,比如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都市圈中心与郊区、周边体量较小城市都具有较大通勤、商务等客运需求,就适合市域(郊)铁路,这也是轨道上长三角现阶段的建设重点。
沪苏湖开通的第二天,12月27日,历时5年建设的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开通运营。这条东西向骨干轴线的市域线,与还在建设的嘉闵线、示范区线、南汇支线等市域线实现互联互通,一起服务上海大都市圈。
在长三角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格局下,运营管理也将会呈现一体化的局面。12月26日,环沪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揭牌,由沪苏浙共同出资,负责近沪地区不承担国铁路网功能的跨省线路运营管理工作。这也意味着未来将充分发挥三省一市各自优势,推动长三角地区跨省城际、市域铁路运营一体化,服务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便捷出行。
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
杜川/文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主要经济体央行普遍将“金融稳定”纳入政策目标体系。我国也围绕货币政策助力金融稳定做出诸多探索,但主要沿用传统流动性管理思路来稳定金融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这一表述释放出未来央行将在支持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标志着金融稳定将成为我国货币政策重要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也将进一步加快。
事实上,2024年以来,央行已在公开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工具创新。例如,开展国债借入,恢复国债现券买卖,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等,这些创新对加强央行流动性管理、稳定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创设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是体现了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拓展和新的探索。
2025年,预计央行还将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创新力度,加强创新性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时效性。同时,在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的功能上,逐步做到对金融领域的全覆盖。
并购重组打开空间
杜卿卿/文
并购重组是今年资本市场最热门话题。从4月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并强调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以来,并购市场支持政策不断。
先是6月19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推出“科创板八条”,不仅透露将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更是明确表态要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具体包括,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丰富并购重组支付工具,开展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研究;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做优做强主业开展吸收合并。
紧接着,国办印发“创投17条”,要求充分发挥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交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及其“专精特新”专板功能,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建立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提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交所)发行审核质效。
而“9.24新政”推出“并购六条”后,直接将并购重组热潮推上一个新台阶。新政不仅明确支持跨界并购、允许并购未盈利资产,还包括提高监管包容度、提高交易效率、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并加强监管,为并购重组市场打开了更大空间。
受各级政策支持,并购市场数据一改过去连续几年的下跌态势快速回暖。据Wind统计,2024年7~10月上市公司公告重大资产重组计划60单,较去年同期数量翻倍。业内预计,本轮并购活跃将不再是一波“浪潮”或短暂热度,并购重组的长期效应正逐步显现,“并购时代”的长期趋势正在形成,2025年将看到更多并购案例不断落地。
耐心资本
黄思瑜/文
“耐心资本”在2024年被多个重磅会议反复提及,热度不断攀升,成为进一步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着力点。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这是“耐心资本”首次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提及。之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这意味着壮大耐心资本在国家层面有着重要地位。
“耐心资本”是具有长期主义精神的资本,不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在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稳定资本市场、支持企业长期成长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长期资本的持续助力。因为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离不开耐心资本等金融资源的长期支持。
其中,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是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的一个重要举措。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要长期支持陪伴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壮大,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较一般股权投资基金延长近1倍。
就二级市场而言,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今年9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从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完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等方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时也强调,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由此来看,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的相关支持政策有望持续完善。
养老金融
杨倩雯/文
被列入金融“五篇大文章”之后,养老金融2024年的发展“肉眼可见”地达到了新高度。随着我国老龄化的继续加快和政策不断推进,2025年养老金融毫无疑问地将继续成为“热词”,进一步从理论探索走向全面实践。
2024年,养老金融首次迎来了正式定义。在12月九部门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养老金管理、银发经济融资与风险管理、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及老年群体金融权益保障等内容都被囊括进养老金融的内涵之中。同时,2028年养老金融体系基本建立、2035年基本实现中国特色金融和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发展目标也被确立。
有了政策要求和发展目标,新的一年,各大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显然都会“撸起袖子加油干”。
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包虹剑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已普遍提高了养老金融服务能力,从风险管理到产品配置,再到养老服务的整合;从关注短期开户数到布局长期战略,从而形成综合发展局面;从偏重易见易行的无差别增值服务到逐步体现金融功能的综合服务,都表明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的认知和实践上有了很大的跨越。新的一年,围绕老龄社会核心需求的特色养老服务将得以呈现。
而在养老金管理领域,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无疑是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全国铺开首年的效果。“新的一年,在个人养老金全国推开的环境下,业务将开展得更活跃,尤其是握有最丰富服务的险企将大有作为。同时,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复苏,养老目标基金受欢迎的程度也会不断提升。”包虹剑说,市场也期待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升级版下,原本“开户热、缴存冷”的困局有所突破。
除了个人养老金,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拼图,企业年金、商业养老金的进一步发展也在今年的多份文件中被屡屡提及,相信明年将会有新一波的利好政策落地。2025年,养老金融将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下蓬勃发展,为中国式养老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
刘佳/文
过去一年,科技厂商更新迭代大模型,常常被形象地比作“手拿锤子四处找钉子”;到2025年,“找钉子”成了更关键的事。
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25年的九大重点任务,其中提到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人工智能+”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这种整合不仅限于将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特定领域,更在于通过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数据,实现互补和协同效应,对传统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深度重塑。
“2024年,许多客户从思考阶段进入实践阶段,进行了大量场景试验。”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陈晓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5年肯定还会发生变化,“很多客户将从原型验证阶段转化为生产阶段,这是必经之路。”
一位算力行业高管告诉记者,除了大模型预训练本身,更重要的是推理业务和行业场景应用的业务,对算力的需求正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事实上,过去一年里“人工智能+”已在医疗、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展现出潜力,大模型正朝多模态、Agent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方向演进。但人工智能在各行业渗透程度不尽相同。有报告指出,大模型应用在产业链两端的研发设计和运营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密集型环节落地相对较快,但到了生产制造等中间环节,相对较慢。
“现在最大的挑战是,怎样在看似与人工智能无关的传统领域、传统行业当中,用人工智能解决过去很难解决的问题。”360董事长周鸿祎表示。
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拥有复杂而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多样化需求的市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具体场景,直接提升传统企业的生产效率,业界人士预计,这可能才是人工智能创新真正落地的关键。
但这一过程会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减少模型幻觉、实现多Agent协同工作、利用RAG构建知识图谱等,此外可能带来的伦理、社会问题如数据隐私、就业结构变革也备受关注。
以旧换新扩容
王珍/文
2025年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望延续,以持续扩大内需,家电市场能否被再次点燃?
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9日,3330万名消费者购买8大类家电5210万台,带动销售约2390.9亿元,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超90%。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咸建预测,2025年家电家居以旧换新消费补贴会扩大范围(产品扩容、网点扩面),随着政策细则的优化完善,将会有更多家电产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加入“国补”实施阵营。
奥维云网(AVC)总裁郭梅德认为,在“国补”政策拉动下,2024年国内家电市场的销售额将突破9000亿元,有望创历史新高。由于部分潜在需求前置到2024年,对2025年市场会形成一定影响。2025年需求前置空间尚存,但销售规模同比持平将有较大难度。随着政策的持续渗透,将利好四至六级市场。由于2024年下半年国内家电市场基数较大,2025年国内家电市场增速有可能“前高后低”。
一名华东地区的经销商向第一财经记者说,目前主要的挑战还是市场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希望国家加大消费补贴的力度,“提高收入才是关键”。
另一名商家也表示,拉动消费很重要,希望2025年国家继续实施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总结经验,并根据市场情况有张有弛地继续实施。
“希望2025年家电厂商通过产品更新换代,促进消费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吴咸建说。
实体零售曙光
乐琰/文
零售业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中居于核心关键位置,行业发展态势犹如“晴雨表”,与市场经济的繁荣稳定休戚相关。
在电商竞争、租金和人力等各类成本上涨的今天,实体零售业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间有从业者收缩门店,也有从业者转型谋求新生路。在消费者需求更多样化的如今,更高的性价比、更丰富的商品和结合创新与技术的实体新零售会在2025年迎来曙光。
近期,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提到推动数字化赋能,推动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零售效率,让消费更便捷。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看来,2025年,会有更多零售业者聚焦零售“新效能”的挖掘。大力推动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优化流程、开拓数字消费新场景,提供智能便捷服务并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下的云逛街等新模式,全方位提升零售运营效率与服务能力,助力企业构建数字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方面认为,将数字化赋能更好地融合到实体零售中,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消费,会让更多的实体零售商在2025年获得更多商机。通过推动供应链提升、优化流通渠道,通过加强供应链协同、推广高效流通模式等,帮助企业实实在在降低运营成本,支持打造平台型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等,切实提升企业竞争力。
东兴证券分析,未来,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升,政策向重消费转向,有望激活消费市场活力。
汽车产业洗牌
唐柳杨/文
新能源车的崛起彻底颠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格局,也带来了行业洗牌的浪潮。
今年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52.3%,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12个百分点。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26.8万辆,同比增长50.5%;1~11月零售959.4万辆,同比增长41.2%。
常规燃油车11月零售115.5万辆,同比下降7%;1~11月零售1066.3万辆,同比下降15%。
主营业务切换至新能源车的自主品牌销量高歌猛进。11月自主品牌零售154万辆,同比增长34%,国内零售份额为64.1%,同比增长8.7个百分点;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60%,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8.5个百分点。
仅仅在5年前,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约为40%,合资品牌还是市场的主导。但如今市场结构已经颠覆。
合资品牌销量与份额下滑的核心原因是没有抓住新能源车的浪潮。今年11月,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8%。横向对比,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3.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2.9%。
在销量持续萎缩的压力下,合资品牌(包括豪华品牌)发起了价格战,试图通过价格战来遏制销量的下跌。但头部企业发起的价格战,对市场形成了层层下压的挤兑效应。过去几年,神龙汽车、广汽菲克、广汽三菱、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销量大幅萎缩或出局,这一进程还在持续。
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的浪潮接近尾声,市场进入洗牌的最后阶段。高合、天际、爱驰等新势力倒下或接近停摆,头部的造车新势力销量规模与份额快速提升,市场呈现出头部集中效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多家车企高管预测,三年后中国车企市场的主流玩家将收缩至5~7家,在一轮洗牌后中国将出现数家世界型企业。
欧盟碳排放新规生效
程程/文
根据欧盟发布的2025~2035年的碳排放新规,自2025年起,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降至93.6克/公里(WLTP标准),厢式货车需降至153.9克/公里。超标企业将面临欧盟罚款,为每辆碳排放量超标的汽车支付超标部分95欧元/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标准制定于2019年,当时欧盟上下对电气化转型斗志昂扬。宝马和沃尔沃等汽车制造商也宣布了在2030年停售燃油车的计划。
但今时不同往日,受经济复苏乏力、特朗普关税威胁等因素影响,欧洲汽车行业处于动荡之中,德国大众等多家欧洲车企宣布裁员计划以降本增效。车企们也纷纷表示放弃或重新评估2030年后只销售电动汽车的目标。此外,集全欧之力打造、被寄予厚望的欧洲本土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北伏)已宣布破产,重创欧洲实现电池自主化的信心。为此,临近新规生效,欧洲各界利益攸关者呼吁欧盟重新评估碳排放标准。
在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力度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的欧盟或将在2025年感受“阵痛”。新规实施预计会导致燃油车价格上涨,车企预计会减少燃油车生产以规避罚款,这将导致进一步关厂并扩大裁员。但新的机会也会出现,就像匈牙利因为接受了海外电池生产商的投资设厂,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电动车电池生产国。
举报 文章作者亓宁
杜川
郭晋晖
金叶子
杜卿卿
黄思瑜
杨倩雯
刘佳
王珍
乐琰
唐柳杨
程程
相关阅读 明日主题前瞻丨商务部称抓紧制定明年“两新”相关政策;微信小店开启“送礼物”功能灰度测试商务部称抓紧制定明年“两新”相关政策,汽车销量有望继续上升;微信小店开启“送礼物”功能灰度测试,关注相关电商产业链相关机会。
112 2024-12-22 21:34 明年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商务部:正抓紧研究制定明年相关政策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等产品销售火热,促进消费持续回暖、国内需求不断扩大。
11 396 2024-12-20 17:48 两大重磅会议定调积极,明年经济工作划重点丨一周热点回顾政治局会议将明年宏观政策定调为“更加积极有为”,首次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立场持续14年的“稳健”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强调“稳住楼市股市”。
354 2024-12-14 11:35 汽车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中汽协建议明年延续以旧换新等政策中汽协预计12月汽车市场将会持续向好,汽车产销全年将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
98 2024-12-11 17:51 政治局会议首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9%以下 | 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金融条件指数周报上周货币、债券、股票指标均指向宽松正规实盘配资公司,带动指数下降。
185 2024-12-11 14:4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上一篇:股市100倍杠杆 张慧星:加强数据供给、技术工具保障 支持中小企业共享数据红利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期货鑫东财配资_创业板鑫东财配资_黄金期货鑫东财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